古農列尤擇山國家公園
背景:
古農列尤擇山國家公園(Gunung Leuser National Park,簡稱:GLNP),位於印尼的北蘇門答臘省,占地約1,094,692公頃(一公頃約等於一個足球場大小),橫跨亞齊省與北蘇門答臘省兩個省份。此公園的名稱源於其周圍環繞的列尤擇山,該山高達3,404公尺。列尤擇山國家公園原本是位於印尼境內的自然保留區,占地142,800公頃,經過一連串的名稱擴增與分類變更後,在1980年正式更定為國家公園。
在2004年,列尤擇山國家公園與Bukit Barisan Selatan 、Kerinci Seblat國家公園三者,合併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世界遺產,稱做蘇門答臘熱帶雨林遺產,此地區也在1984年,被認定為生物圈保留區及東南亞國協遺產公園;這裡有著複雜且豐富的物種,以及脆弱易遭破壞的環境,動植物間存在微妙的平衡關係。列尤擇山國家公園位於許多瀕臨絕種生物棲息地的中心,擁有許多獨特且急需保育的動植物群,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同時,列尤擇山國家公園也是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在全球選出的200個保育生物多樣性生態區之一。
古農列尤擇山國家公園(Gunung Leuser National Park)座落在範圍2,364,874公畝的列尤擇生態系統區之中。歷經1980-90年的充分研究調查後,顯示現有的列尤擇山國家公園不足以保存北蘇門達臘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環境。因此,1995年印尼森林部向國家申請,經審核後,正式認可列尤擇生態系統區的成立,2008年在政府規定之下成為國家保育區。
2 古農列尤擇山國家公園與列尤擇生態系統的生態多樣性
2.1 植物
在整個列尤擇生態系統區中,大約有8500種植物物種分佈在海灘、沼澤、低地、山區與高山生態系統,其中古農列尤擇山國家公園之中就有超過4000種的物種[3.4]。此一地區是印尼保存最好的大片低地龍腦香森林之一。這些樹木可生長到40-70公尺,是很多植物和動物的棲處。龍腦香森林平均在2-5年間會大量的開花結果,又稱多果季(mast fruiting)[5]。在多果季,森林裡的動物會有大量的果實可食用並存糧。在一般的季節裡,果實的產量遠不如多果的季節,許多食果動物,如紅毛猩猩,就必須跨越過廣大的地區來尋找足夠的食物以維生。
因為土壤的多樣性和海拔高度的差異,這裡的森林是許多不同植物物的故鄉。大王花(Rafflesia arnoldi)是世界上最大的個體花,只有在蘇門答臘和婆羅洲鄰近島嶼才能發現。大王花盛開時重達11公斤,暗粉色和紅色相間的花瓣能長至一公尺,厚2.5公分。它是一種寄生植物,沒有任何的根、莖、葉來吸收營養,是藉由它所寄生的植物來獲取養分。這種植物又有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名字-腐屍花,因為會釋放出刺激性的氣味,在濃密的森林中吸引授粉的昆蟲。在海灘和溼地森林,可看見許多木麻黃、野生肉荳蔻、樟樹、刺棕、藤、紅樹林以及林投樹。而沿著河岸,則生長著許多外來種,例如番龍眼;樹木如柳安木、龍腦香木、樟樹、貝殼杉以及一些野生的果樹,如榴槤、芒果、野生香蕉、柑橘和菠蘿蜜。山區和高山森林可見許多苔蘚和野生花朵,如龍膽花、櫻草、草莓、香草類植物以及野生蘭花,其中也有許多大王花。
達瑪樹(The damar tree)對於人們來說特別實用,當達瑪樹生長到相當的高度(約高於20公尺)的時候,我們可以採收其樹脂,並利用樹脂燃燒、起火或產生香味。達瑪樹的木材也具有經濟價值,其木材的銷售是當地居民重要的收入來源。達瑪樹在當地的生態系統亦扮演重要的角色,它支持的某些種類無花果樹的生長。果實成熟的季節期間,甚至會出現四到五隻的紅毛猩猩伴隨著數隻長臂猿(gibbons)、托馬斯樹猴(Thomas leaf monleys)、獼猴(macaqus)、松鼠(squirrels)和犀鳥(rhinoceros)同時生活在一棵樹上的景象。
2.2 動物
在古農列尤擇山國家公園發現了將近有350種鳥類物種,在已知的50種物種中,其中的36種為桑達蘭特有種(由印度馬來西亞群島的西半部組成的一個生物多樣性聚集地區),同樣也生活在古農列尤擇山國家公園。194種的爬蟲類、兩棲動物以及蘇門答臘205種哺乳動物其中的129種也生活在古農列尤擇山國家公園。雨林被視為高度瀕連絕種動物最後一個的棲息地,也支持著最後剩餘能獨立生存的紅毛猩猩、蘇門答臘虎、蘇門答臘象和蘇門答臘犀牛
生態系統是地球上唯一能讓所有瀕臨絕種動物共同存活的機制(失去棲息地的動物極有可能會在野生環境中絕跡)。列尤擇山國家公園(Gunung Leuser National Park)是紅毛猩猩及其他靈長類的棲地:包括拉爾長臂猿 (Hylobates Ia), 合趾猴 (Symphalangus syndactylus), 托馬斯葉猴 (P,’esbytis thomasi), 和豚尾猴(M. nemesti’ina)。
夠幸運的話,還能在夜晚瞥見難以捉摸、行動緩慢的懶猴(Nycticebus coucang),那是瀕臨絕種且少為人知的一種靈長類,倚賴著列尤擇國家公園的完整性而生存。另外還有一些其他迷人的哺乳類,如穿梭在森林裡覓尋無花果、蜂蜜甚或公園裡最好辨認的鳥類─犀鳥(Family Bucerotidae)─的馬來熊(Helarctos malayanus)。犀鳥在天篷似的樹蔭中翱翔著,有時可以看見牠們和紅毛猩猩共棲一棵樹。對於這些物種和列尤擇國家公園裡可看見的其他生物,第五章將對該地其他物種將更詳細的描述和解說。
2.3 對人類有用的資源
人類和野生生物都倚賴著環境的維護而生。古農列尤擇國家公園的森林和列尤擇生態系統區提供了生計與資源給住在範圍內和附近大約四百萬的人口。這些資源包含:
- 平日的糧食庫存─人們為了肉而捕食野生動物、為了果實和種子而採集森裡的野生植物。
- 天然的藥物─利用某些植物具有療效和加強癒合的效果。
- 新鮮的水源─瀑布和河流溝渠提供水給人們和動植物。
- 抑制土壤侵蝕─樹根能夠抓牢土壤,使得土壤較不易被沖刷入河流中。當土壤被腐蝕時營養會流失,而土地很快的就會變得貧瘠。這種破壞一旦發生便很難復原。預防洪水─樹有助於減緩水由陸地向河流的徑流,因而減少洪水發生的可能性。
- 氣候調節與碳存放:樹木對於水文和碳循環扮演極重要的角色。他們幫助在大氣中濕氣的平衡,以及讓CO2轉換成02等。
- 漁業:沿海漁業與養殖漁業等,在當地有著極度的重要性。這些提供當地人主要的動物性蛋白質與遠洋貿易等。
- 自然之美與生態之旅-(請參閱第三單元介紹)
上述的資源皆能夠讓居住於森林附近的人們擁有較好的生活品質。藉由維持森林完整的原始狀態,人們將可因發展自然資源的永續經營從生態系統中獲益許多,同時,這對於雨林中需要高度保育的物種多樣性亦會產生正面的影響力。但負面影響如森林砍伐近來明顯地加快,而使得上述的資源變得脆弱:例如地表的水資源,由於數條河流一年之中常發生乾涸,使得人們難以獲得水源;枯竭的水資源,也將影響漁業系統;此類將原始森林轉化成其他土地利用方式的結果,更使得洪災發生的機率大為增加,並且更具破壞性。
從經濟角度上來看,其實保育列尤擇雨林將比砍伐它來得更具利益,因為在未來30年,保育雨林資源的金錢價值預期將可提供遠大於密集砍伐後250億美元的經濟利益。 如果當地社區願意透過現在正在發展的計劃(例如:減少森林砍伐與森林地濫用),投身保育雨林的行列,將可獲得與林56%的價值;如果開伐雨林,則將只能獲得46%的價值,且大部分都落入大型企業手中。
唯有保持完整的生態系統並維持完整的生態互動單位,生態服務才能長久持續。然而,自然資源的長期取用已被無法永續的雨林使用方式例如伐木、森林淨地、焚林、和經濟作物耕種所威脅,此利用方式將會造成土壤侵蝕、災難性大水災以及旱災,而這些影響將會比失去生物多樣性和加劇氣候變遷過程所造成的災害性損失來得更需急迫面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